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2.木星居民对智慧的定义是:良善、公正地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他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吸收这种智慧;这智慧接连传给后代,并因他们对智慧的爱而增长,因为等他们成为父母时,这爱也会增长。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有关我们世界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任何事,并称这些为幽暗,把它们比作遮蔽太阳的乌云。他们之所以对科学知识形成这种观念,是因为我们地球的一些灵人向他们吹嘘科学所带来的智慧。
从我们地球来的如此吹嘘的灵人是那些将智慧视为纯粹记忆的人,例如:各种语言,尤其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知识,文献所记载那些事的知识,以及评论、实验数据、专业术语,尤其哲学术语的知识,诸如此类。他们没有将这类知识用作获得智慧的手段,反而将智慧置于这类知识本身。这种人因没有将他们的知识用作发展自己的理性能力、获得智慧的手段,故在来世,他们只有极少、有限的觉知能力。事实上,他们只能识别专业术语,并出于术语争论;对那些看不到其它事物的人来说,这类事物就像灰尘或乌云,遮蔽了理性视线(参看38节)。那些以这种学问为骄傲的人所拥有的觉知更少,而那些以科学知识为手段来破坏和毁灭属于教会和信仰的事物之人则完全摧毁了他们的理性能力,以致他们像猫头鹰那样在黑暗中将虚假看作真理,将邪恶看作良善。
与这类灵人的交谈使得木星灵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知识会造成模糊和盲目。但他们被告知,在我们地球,科学知识是打开理性视觉的手段,这种视觉依赖于天堂之光。但由于诸如属于纯属世和感官生命的那类事物占据主导地位,故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地球人来说,反而沦为变得疯狂的手段,也就是说,变成赞成自然而非神,赞成世界而非天堂的证据。
他们还被告知,科学知识本身是属灵的财富,拥有科学知识的人就像那些拥有世俗财富的人;因为这些知识既是为自己、自己的邻舍和国家提供服务的手段,也是作恶的手段。此外,它们好比衣服,既有用,也具有装饰性;对那些想唯独因它们而得荣耀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木星灵完全明白这些事,但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已停在手段上,偏爱通向智慧的事物胜过智慧本身,却没有发现,将心智沉浸于这类事物,而不是将它提升至它们之上,就会使心智陷入幽暗,把它弄瞎。
5146.“最上面的筐子里”表意愿部分的至内层。这从“筐子”和“最上面”的含义清楚可知:“筐子”是指意愿部分或意愿层级,如前所述(5144节);“最上面”是指至内层或至内在部分(2148,3084,4599节)。“最上面”之所以表示至内层或至内在部分,是因为对身处空间的世人来说,内层事物看似高层事物,外层事物看似低层事物。但当抛弃空间的观念时,如在天堂,以及人的内层思维里的情形,高低或高度与深度的观念也被抛弃了;因为高度与深度属于空间观念。事实上,在内层天堂,甚至连对内层事物和外层事物的观念也没有,因为即便这种观念也有空间元素附着在上面。确切地说,内层天堂里有对更完美或不怎么完美的状态的观念;内层事物所处的状态比外层事物的更完美,因为内层事物离神性更近,外层事物离神性更远。这就是为何最上面的或最高的表示最内在的。
然而,没有人能理解内层与外层的关系,除非他了解层级(对此,参看3691,4154,5114,5145节)。人对内层,因而更完美的东西没有其它概念,只是以为它是某种纯度不断增加的事物,能被分解得更细。但是,纯净和粗糙有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层级,这不仅是由于它的扩张和收缩,还由于它的限制,以及相似或不相似元素的引入。对于诸如关于人之内层的这种观念,人绝无可能避免这样的观点:外层与内层连续一致,因而与它们完全行如一体。然而,如果关于层级的正确观念得以形成,人就有可能明白内层与外层如何彼此不同而又互相分离,并且它们如此不同,以致内层离开外层也能存在并持续存在,而外层绝离不开内层。人也能明白内层与外层的对应关系的性质,以及外层如何代表内层。这解释了为何除了假设之外,学者们无法探究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的问题。事实上,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认为生命属于身体,因此当他们的身体死亡时,他们的内层也会死亡,因为这些人与身体紧密贴合起来。而事实上,唯独外层会死亡,内层依然存活,并继续生活下去。
2596.一天早上,我远处又出现一个合唱团。我从这个合唱团的代表性物体能判断他们是中国人,因为这些物体是一种长毛山羊,一块小米糕和一个乌木勺,以及一座浮城的形像。他们渴望走近我,当靠近时,他们说,他们想和我独处,以透露他们的想法。但我告诉他们:“你们不可以独处,在场的其他人会反感你们想要与我独处,即便你们在这里是客人。”一感觉到其他人的不满,他们就开始思想他们是不是得罪了邻舍,试图篡夺别人的东西。在来世,我们所有的想法都与每个人共享。我得以感知到他们的不安。这种不安在于他们认识到自己可能伤害了这些人,并为此感到羞愧,连同其它美好的情感;这一切都表明,他们拥有仁爱。此后不久,我与他们交谈,最后谈到主。当我称主为基督时,我感觉他们有一种反感;不过,原因也水落石出了。这种反感是他们从世上带来的,因为他们看到基督徒过着比他们自己还糟糕的生活,缺乏仁爱。但当我简单地称祂为主时,他们却深受感动。后来天使教导他们,其实基督教教义比全世界其它任何教义都更吩咐爱和仁,但很少有人照之生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